高考考试前复习好政治,就要方向明确,把时间用到最该用的地方。第一明确考什么,然后明确如何考,最后要了解如何备考。
关于考什么主要参看北京的《考试说明》,结合《考试说明》,把考试知识点的内容巩固一下。把握考试知识点,就是知道考试范围,但真的考什么还需要进行筛选。一般是在体系中占有要紧地方,有学科特点,又可以和目前的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紧密联系的。第一把握教程的基本理论,再关联社会时政的一些热门。政治学科的特征是考查国家意志,但它不是单纯的时政的学科,还要会用所学的哲学的、经济的、政治的知识理论来剖析。
基本理论不背不可以,但背了也未必行,还要会灵活运用,所以二者需要结合。政治本身有三个学科:政治、经济、哲学知识。各有不同。最死的是政治知识,政治知识必须要背书!它的要点是硬碰硬的,如:人民代表的权力是哪个赋予的是宪法和法律。但有些同学感觉人民代表是人民选出来的就是人民赋予的。那样,想当然的来回答政治知识的东西,可能就要出错。大家常说:死的东西,以死对死,死而后生。因此需要准确记忆。
大家所学的常识是一个体系,不是支离破碎的,同学们运用的时候应该注意把政治知识、经济知识和哲学理论结合起来。政治知识最死,最活的是哲学。哲学的记忆并不多,原理和办法论一般整理为:唯物论3个;辨证法15个;认识论3个;生活观4个。理论不多,重点在于怎么样理解、怎么样运用,作为学生来讲就是要多见一些题,特别是一些成语,典故,古文,名人名言,古诗词,还有目前的现实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是很严格的,不可以乱说。如:价格由什么决定?由价值决定,受供应求购关系影响。这就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同时需要联系目前党和国家的重点,所以说经济学的复习量相对就是比较大的。更要紧是,同学们要掌握用看法来剖析热门问题。政治学科禁忌时政化,题要和基本理论相结合。和历史不同,历史是过去时,政治是目前进行时,所以同学们要特别关注这一年这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大家目前的考试和过去不同,过去比较重视一个专题的把握,老师会给学生整理多个专题,学生感觉把这个专题背下来,到时候碰上这个题就会答了,事实上不是如此的,目前更多的还是要关注党和国家在目前做的是啥事?体现了什么政策?包括什么价值观念?比如:目前强调以人为本,可持续进步观,科学进步观。这是一个有指导性观念。一定要在考试试题里体现。强调以人为本,人就是人民群众利益,是最高的利益。所以大家所有事情都要以人为本。这和三个代表,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相一致,都是大家目前的指导思想。
关注热门问题分为两部分:1、经济方面;2、政治方面。要掌握用政治知识的理论、哲学的看法剖析政治、经济的看法。而热门本身有什么呢?经济的问题一般分为几部分:全方位建设小康社会、要建设三个文明、要建设节省型社会等。这类都是提出来的目的性的东西。另外就是指导思想的东西。如科学进步观、以人为本、要强调群众路线、群众看法、三个代表思想、与时俱进等指导思想。还有就是目前的经济问题,最主要突出的就是资源、能源的问题。怎么办资源有限问题?一要节省;二要开发,节省型社会就是循环经济,同时还要开发新的资源,另外对现有些资源要优化适当的进行分配。怎么样优化合理分配,就这么多资源,大家从结构调整入手,如此大家就把热门问题连起来了。平常在讲课当中或学生学习当中也都注意了这类问题。结构调整是一个主线,还要通过两个方法,一个是国家宏观调控,一个是市场调节,是技术性的调节用途。另外,还要多关注目前的工作重点和任务:农业问题,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改革中的重中之重是:国有企业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问题。相对来讲这三个问题还是比较要紧的。当然还有其它的问题,如:信用体系,安全体系,对外开放,入市,对外贸易,经济全球化,和东盟的自由贸易区的打造的意义和拉美国家打造合作关系的意义。这样来看,经济知识比较侧重考查党和国家做一件事的必要性和重要程度。必要性就是需要,重要程度就是意义和用途。政治常理侧重考查党的执政能力的提升的问题,如何坚持党的领导,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再有是如何把政府变为服务型的政府,民主的政府,科学的政府,还有基层民主建设,公民的民主权利,反分裂国家法等等问题。
关于哲学问题共性和个性关系问题处置好,大家所学的都是共性的理论,必须要结合这个题个性的东西去剖析它。学会了理论,知道了热门,还要会答卷,这就需要同学们筹备把握题目中的有效信息点把大家所学的理论很适合的和题结合在一块。如此才能在高考考试政治科目中获得认可成绩。